《入法门论》科解(七):中阴
阿王诺布帕母 著
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
一、中阴种类:(P.136-137)
(一)生死中阴:出生至死亡之间 —— 本有
(二)梦境中阴:入睡至苏醒之间
(三)妊娠中阴:入胎至出生之间
(四)禅定中阴:入定至出定之间
(五)法性究竟期中阴:死亡入无意识状态至意识复苏之间——中有
(六)转生中阴:灵知心识初起造作至投胎霎那之间 ——中有
二、中阴简别:(P.138,P.143)
(一)中阴:过渡时期,无物所托
(二)鬼道:投生转道,有身所附
三、中阴心识:
(一)体状:无体本空,无形无边(P.139-141)
(二)活动:(P.144-149)
1. | 无明无意识阶段--无明缘行(P.288)--法性究竟期中阴阶段: |
六大分解,心无所依,不知所然,如木如石 | |
进入幻觉,感受强光,凝聚光球,现寂怒尊 | |
善根深者,生起欢喜,相应一体,即获解脱 | |
分别念者,产生怖惧,偏向弱光,转向六道 |
2. | 识初起造作阶段 行缘识(P.289)—— 转生中阴阶段: |
3. | 比量识产生阶段 行缘识(P.289)—— 转生中阴阶段: |
4. | 相对观命名阶段 行缘识(P.289)—— 转生中阴阶段: |
意念渐强,活动频繁,虽似神通,盲目徒劳 | |
无明支配,业力牵引,我执加甚,更难解脱 |
四、中阴期限:因果差异,无固定期(P.149-151)
五、中阴救渡:(P.151-152)
(一)主法:具功德大成就圣者
(二)方式:加持、回向、消孽、转生
本文来源 佛教正法中心 《入法门论》科解(七):中阴
转自 佛教网